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發揮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7月17日,太阳“八角改良進農家,鄉村振興青春行”科技支農實踐團深入百色市淩雲縣浩坤村、西秀村和腰馬村開展“鄉村振興•青春笃行”八角産業專項調研。
淩雲縣,這座素有“百粵推尊,兩江上郡”美譽的縣城,曾是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實踐團首先探訪了“豬籠洞”教育實踐基地與浩坤村村史館,深刻感受了浩坤村從貧困中崛起、向振興邁進的艱辛曆程,這份堅韌不拔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每一位實踐團成員,也更加堅定了大家科技支農、助力鄉村振興的信念。

實踐團師生聽浩坤村支書講解浩坤村的發展變化
實踐團還與淩雲縣林業局等林業一線工作者一起就八角産業的現狀、挑戰與機遇進行了深入交流。實踐團的指導專家胡平副教授與實踐團成員們就八角産業現存問題,從科學管理、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多個維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并為當地介紹了多地八角産業的優秀做法。
為更直接地了解淩雲縣八角低産原因、探究病蟲害的來源,實踐團在當地種植戶們的帶領下走進西秀村與腰馬村的林間地頭,通過發放問卷、實地考察、現場操作的方式深入為當地八角林低産情況進行把脈問診,并向種植戶們一對一傳授八角病蟲害防治、矮化嫁接的方法以及如何科學施肥等規範化科學化的種植技術。



實踐團從八角植株上捕獲了害蟲幼蟲
接下來,實踐團回校後将對所取樣本和調研問題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并針對淩雲縣當地八角低産改造和病蟲害防治提供解決方案。
實踐團指導老師李瓊瑩與胡平副教授一緻表示,科技支農是一條意義非凡的征途。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八角林中存在的病蟲害問題,未來将繼續深化與淩雲縣的合作,攜手搭建科技創新與鄉村振興的橋梁,為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平、推動鄉村振興貢獻更多林業新質生産力。


實踐團成員與腰馬村八角種植戶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