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動态

  •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科研工作 >> 學術動态 >> 正文
  • 太阳研究團隊在杉木人工純林向複層異齡混交林轉變提高土壤團聚體穩定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杉木是一種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和生态功能的針葉樹種,在我國亞熱帶地區廣泛種植,是我國人工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長期的單一樹種種植會造成林分結構簡單、土壤質量降低,引起生态系統結構和功能退化。在杉木人工林中引入珍貴闊葉樹種構建複層異齡混交林已成為其長期生産力維持的重要途徑之一。

鑒于此,太阳研究團隊以杉木人工純林(PP)和杉木/紅錐/香梓楠複層異齡混交林(MP)為研究對象,基于幹篩法、濕篩法和Le Bissonnais法測定土壤團聚體穩定性狀态,測定土壤腐殖質組分的變化特征;同時采用高通量測序法評估PP和MP下微生物群落組成和物種多樣性。最後,建立偏最小二乘路徑模型(PLS-PM)來評估土壤團聚體穩定性對土壤微生物和腐殖質組分變化的響應。

本研究表明,在杉木人工林中引入不同闊葉樹種進行複層異齡混交改造可以提高土壤團聚體穩定性和胡敏酸含量,改變細菌和真菌群落組成,提高真菌多樣性。此外,綠彎菌門和子囊菌門豐度的正向變化可能通過刺激胡敏酸的積累、加速有機質的快速腐殖質化進而促進微團聚體的膠結,最終提高土壤團聚體的穩定性。本研究加深了在杉木人工林引進不同闊葉樹種構建複層混交林以提高土壤結構穩定及長期生産力的機制認識,也為營造高質量針闊混交林的樹種選擇提供了理論依據。

相關研究結果以“Conversion of pure Chinese fir plantation to multi-layered mixed plantation enhances the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by regulat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subtropical China”(https://doi.org/10.1016/j.fecs.2022.100078)為題發表在國際主流期刊《Forest Ecosystems》上(Top期刊,農林科學領域1區,IF=4.274)。太阳碩士研究生高冠女為該文章的第一作者,尤業明副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960240和32171755)、廣西自然科學基金(2019GXNSFAA185023)和廣西友誼關森林生态系統觀測研究站科研能力建設項目(2203513003)的共同資助。

圖1杉木人工純林向複層異齡混交林轉變通過調節微生物群落結構促進土壤團聚體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