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動态

  •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科研工作 >> 學術動态 >> 正文
  • 太阳科研團隊在島礁生态修複工程對遷徙水鳥影響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近三十年來,随着海岸工程開發越來越多,人們對此類工程帶來的生物群落影響,尤其對遷徙水鳥影響越發關注。盡管少數修複工程被證明能夠維系或恢複水鳥栖息地,但絕大多數海岸工程,都對遷徙水鳥種群及性産生了諸多不利影響。然而,海岸工程對不同水鳥群落的影響機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對位于東亞-澳大利西亞(EAAF)遷徙路線上的一個水鳥重要栖息地進行了為期三年的水鳥監測,比較不同水鳥類群在修複工程後的季節性變化,并根據目視解譯及計算植被覆蓋度(FVC),分析島礁修複工程開展前後的栖息地環境變化,深入探讨水鳥數量變化的深層次原因,為未來的海岸管理和工程修複提供科學依據。

本研究記錄到61種水鳥共118,506隻,并發現島礁修複工程後,水鳥種群數量在遷徙季的數量顯著下降,月平均數量減少了17.2%。小型鸻鹬受影響最顯著,月平均數量減少22.5%。旅遊期間所有水鳥在遷徙季的月平均數量減少了47.8%,但各水鳥類群沒有發現顯著變化。繁殖類小型鸻鹬在非遷徙季的繁殖數量相比上一個時期大幅度下降,減少92.6%。修複工程後,由于植被覆蓋增加和水位加深的綜合效應,導緻高潮位裸露的灘塗面積直接減少了38.8%,包括石壩在内的其他土地利用變化導緻灘塗面積減少4.2%。此外,高植被覆蓋面積(FVC>0.8)增加91.5%。旅遊期大量遊客的進入和幹擾會影響直接利用該栖息地栖息的水鳥,尤其小型鸻鹬繁殖類群,導緻水鳥被迫轉移至附近條件更差的栖息地,以及繁殖率下降。

該研究成果以"Impact of coastal island restoration engineering and subsequent tourism on migratory waterbirds: a 3-year case from Southern China"為題,發表在Wiley出版集團旗下期刊Restoration Ecology上(Q2,IF=3.2)。太阳生态學博士研究生劉駿傑為論文第一作者,導師蔣愛伍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廣西山河海自然保護基金會(GCF)、紅樹林基金會(MCF)的資助。

原文鍊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rec.13974


圖1:不同水鳥類群在不同時期的遷徙季數量變化


圖2:島礁修複工程前後研究區域的土地覆蓋覆變化


圖3:島礁修複工程前後研究區域的植被覆蓋度(FVC)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