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動态

  •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科研工作 >> 學術動态 >> 正文
  • 太阳蘇凱研究團隊在廣西生态保護和修複的關鍵區域識别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識别和保護生态資産的關鍵場所,改善空間連通性和可達性是保護生态多樣性的重要措施。太阳研究團隊以廣西為研究區域,基于生态系統生産總值(GEP)識别生态源,結合MCR模型構建初始生态網絡。利用電路理論提取初始生态網絡的内部缺陷,根據複雜網絡分析确定具有明确空間位置的恢複和保護優先區域,并對優化前後的網絡性能進行全面評價。結果表明:識别出456個初始生态源和1219個生态廊道,形成了廣西的初始生态網絡。基于電路理論,提取了168個生态屏障、83個生态夾點和71個生态墊腳石進行網絡優化。優化後共有778個生态源,總面積73950.56 km2;2078條生态廊道,總長23922.07 km。優化後的結構GEP較未優化的結構提高了13.33%。保護的優先區域呈大面積集中連片分布,附帶的GEP達到1180億美元,占優化後生态源地附帶總GEP的72%。恢複的優先區域呈小斑塊較零散的分布,附帶了192.7億美元的GEP。優化後的生态網絡的穩健性和連通性明顯提高。該研究試圖識别生态資産的關鍵場所和具有真實空間位置的恢複和保護優先區域,為區域生态網絡的優化和實施提供參考。


保護和修複的關鍵區域空間分布


相關研究成果以“How to Optimize High-Value GEP Areas to Identify Key Areas for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Ecology and Complex Networks”為題于今年7月份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Remote Sensing》(中國科學院2區,IF=5)上。太阳碩士研究生王璐穎為第一作者,助理教授蘇凱為研究論文的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022GXNSFBA035570)和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人才引進計劃(A3360051018)等項目資助。

論文鍊接為:https://doi.org/10.3390/rs1513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