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阳楊梅教授科研團隊在探究本地樹種格木對重金屬镉污染土壤的适應性和耐受性上取得重要見解,研究成果以“Cadmium exposure on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Erythrophleum fordiiseedlings: A comparative study”為題發表于農林領域國際知名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農林類期刊排名8/125)。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在讀碩士研究生陳麗宇作為第一作者,楊梅教授和徐圓圓講師作為通訊作者,博士後Izhar Ali、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李婷參與了本論文的工作。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371856)等項目的支持。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原産于我國南方,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福建等地,作為一種珍貴樹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格木屬于豆科硬木,不僅具有生長周期長、固氮、土壤改良和抗逆性強等特點,且由于其木材堅硬耐用,通常可作為高價值用材樹種建立人工林。我國南方一些地區正經曆較嚴重的土壤镉污染,探索在這些受污染區域栽培本地樹種,以期成為有效緩解镉污染擴散的有效手段,具有解決環境問題和滿足經濟需求的雙重目的,為制定有效的重金屬修複策略提供重要啟示。
該研究對比考察了格木幼苗在不同濃度镉處理下生長、光合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物質的響應,旨在揭示格木的響應模式和适應性,探究其在植物修複中的潛在作用。結果表明,格木對重金屬镉表現出顯著的耐受性。在一定的镉濃度下,其生長得到增強,主要特征為根部生物量分配的增加,這歸因于光合作用能力的提升。而在較高的镉濃度下,抗氧化活性物質的水平得到提高,是格木對镉脅迫産生生理抗性的重要表現。這項研究揭示了格木在重金屬污染土壤中生物治理的潛在應用價值,證明了其作為具有木材經濟價值的植物修複候選者的可行性。

圖1不同濃度镉處理下格木幼苗的生長生理響應
原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indcrop.2024.119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