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25日,第五屆植物代謝國際會議(the 5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lant Metabolism,ICPM 2024)在海南省三亞市召開。本屆會議以“植物代謝與設計育種”為主題,設有代謝組學和多維組學、合成生物學、萜類/酚類物質的生物合成與調控等13個專題,對植物代謝基礎理論研究、方法研究、育種應用等相關領域前沿研究進展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研讨。太阳楊梅教授指導的2023級博士研究生馬道承、徐圓圓老師指導的2022級碩士研究生楊丹丹報名參加本次會議。
博士研究生馬道承以“Metabolome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flavonoid accumulation in the vegetative organs of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為題制作牆報。該研究介紹了松樹林下雞血藤(Spatholobussuberectus)不同營養器官(根、莖、葉)中類黃酮的積累特性,并從代謝組、轉錄組的角度進行關聯分析,找出雞血藤不同器官類黃酮積累的規律及特征,發現類黃酮、異黃酮等物質在不同器官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差異基因則顯著富集于類黃酮生物合成(Flavonoids biosynthesis)、異黃酮生物合成(Isoflavonoidsbiosynthesis)、苯丙烷生物合成(Phenylpropanoidbiosynthesis)等信号通路中。各器官中C2H2、MYB、bHLH為主要的轉錄因子,這些轉錄因子與類黃酮的生物合成相關。總體上莖、葉部分異黃酮、苯丙烷生物合成的相關基因較多,莖、根中類黃酮生物合成、黃酮和黃酮醇生物合成基因較多。這對雞血藤未來的藥用成分高效利用、定向培育等方面提供參考依據。
碩士研究生楊丹丹以“The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from Five Species of theMagnoliaceaeFamily”為題制作牆報。該研究針對5種木蘭科植物(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香梓楠Micheliahedyosperma、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亮葉木蓮Manglietialucida、灰木蓮Manglietiaconifer)葉片精油主要成分種類及生物活性展開評價,發現這些植物葉片精油代謝物中倍半萜類生物合成途徑(sesquiterpenebiosynthesispathway)的差異最為顯著。五個樹種中,火力楠精油抗氧化活性最弱,但抗菌活性最強;深山含笑精油的抗氧化活性最強,抗菌活性次之。綜上所述,倍半萜類化合物在5種木蘭科植物的代謝途徑中占主導地位。火力楠富含特定化合物,抗菌能力強;深山含笑在抗氧化和綜合性能方面表現突出。本研究對深化木蘭科植物非木質資源利用、推動廣西地區森林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義。該項成果已發表于國際期刊Molecules上(Yang DD, Ma DC, Song ZQ, Yang M*, Xu YY*. The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from five species of theMagnoliaceaefamily[J].Molecules,2024,29(21), 5182.https://doi.org/10.3390/molecules29215182)。
會議過程中,兩位研究生還與來自西南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USA)、荷蘭格羅甯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Netherlands)等院校的學者針對生物堿/大麻素積累特性及生物合成途徑、氣候變化對植物生長及次生代謝産物積累等方面展開了深入交流。通過本次會議,兩位研究生充分學習到了多種植物次生代謝産物的相關知識,增加了對藥用植物育種、定向培育與應用的了解,對今後藥用植物栽培、林下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參加本次會議的經費來源于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研究生倍增計劃項目。


兩位研究生制作的牆報






兩位研究生與多位學者進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