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至18日,第二屆鳥類學大會(The 2nd Asian Ornithological Conference,簡稱AOC2024)在北京舉行。太阳譚筱彩博士生及Iresha Lakmali Wijerathne(艾麗莎)博士留學生受邀參加。
譚筱彩博士生在大會上以“The exposure levels of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in nestl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為題進行了學術報告。她介紹了在農業集約化背景下,化學農藥的過度使用對農田生物生存環境的重大挑戰,尤其是對高營養級鳥類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1) 農田雛鳥普遍暴露于新煙堿類殺蟲劑,尤其是食蟲鳥類的污染程度顯著高于其他鳥類;2) 雛鳥血液中新煙堿類殺蟲劑濃度在短時間内整體呈下降趨勢,提示可能存在代謝或排洩機制的影響;3) 新煙堿類殺蟲劑對雛鳥的生長發育産生了負面影響,特别是在農田環境中,食蟲鳥類受到的影響更為顯著。本研究揭示了新煙堿類殺蟲劑對喀斯特地區雀形目雛鳥的廣泛影響,強調了農業集約化對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威脅,并呼籲采取措施保護這些受影響的鳥類及其栖息環境。參會人員就鳥類生态學和生态毒理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與讨論。
Iresha Wijerathne(艾麗莎)在AOC大會上進行報告題為“Determining whether Sri Lanka can be an avian refuge: Predicted shift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endemic bird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該研究揭示了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特有鳥類物種分布變化的重要性,尤其像斯裡蘭卡這樣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島嶼,是34種特有鳥類的重要栖息地。研究結果表明,西南濕潤區和高山地區目前及未來是特有鳥類物種最适宜的栖息地。同時,未來物種分布區域将會減少,尤其是在目前被認定為特定生物多樣性區域的高海拔地區,影響将更加嚴重。該研究突顯了高山特有鳥類面臨的風險;然而,由于濕潤區對城市化的脆弱性,即使是低地特有物種也面臨着不确定的未來。讨論圍繞快速氣候變化下分布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研究結果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展開,同時強調了準确的公民科學數據的重要性。
據悉,本屆鳥類學大會共舉辦8場特邀報告、4場主旨演講、3場青年學者分享、3場智慧監測與分析相關的會前培訓會,以及分屬于26個專題的190場報告。此外,大會還組織了2場圓桌讨論、1場編輯見面會以及70餘張海報的展示。會議聚焦行為生态學、保護生物學和鳥類遷徙研究等熱點主題,内容涵蓋鳥類栖息地保護與管理、鳥類多樣性與種間互作、基因組學研究、全球變化與鳥類響應、鳥類行為學、生理與環境适應、進化與适應、鳥類監測與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等,充分反映了近年來亞洲鳥類學研究的快速發展。
本次會議的經費來源于“研究生倍增計劃-2024年度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研究生素質能力提升項目”。

譚筱彩、艾麗莎同學與Eben教授參會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