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太阳副院長楊梅老師帶領生态學、林學、風景園林各學科師生15名走進大明山開展學科專業實踐。
師生們首先抵達了大明山的心髒地帶——天坪站。在這裡,師生們與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度對話,全面了解了這片北回歸線上璀璨“綠色明珠”的生态現狀。天平站李站長的熱情講解,配合着大明山全景模型的生動展示,讓師生們仿佛置身于這座山高林密、物種繁多的自然寶庫之中。大明山的多樣地形地貌,孕育了無數珍稀野生動植物,它們的形态各異,色彩斑斓,共同編織出一幅生動的生态畫卷。
随後,站内工作人員向師生們展示了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得力助手——野外動态監測紅外線相機。在指定區域内,師生們親手布設了這些高科技設備,并了解到它們如何通過熱感傳導技術捕捉野生動物的珍貴影像。當得知這些相機曾記錄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熊猴的蹤迹時,現場爆發出陣陣驚歎。師生們不僅親眼見證了紅外相機的神奇,還親自參與了試用,體驗了科學研究的樂趣。

大明山工作人員給實踐團師生講解大明山地勢狀況

大明山工作人員給實踐團師生展示野外動态監測紅外線相機
緊接着,大明山植物科普小分隊在老師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深入山林,探尋那些隐藏在綠色深處的國家級保護植物及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羅漢松的蒼勁、白豆杉的珍稀、伯樂樹的獨特、長苞鐵杉的堅韌……每一種植物都成為了他們鏡頭下的主角。通過錄制科普視頻,同學們不僅鞏固了專業知識,更将這份寶貴的自然遺産以生動的形式呈現給更多人,激發了公衆對瀕危植物保護的關注與熱愛。
最後,師生們來到大明山動植物标本館。這裡陳列着上百種珍稀動植物的标本,其中,不少動物标本是由警方查獲的偷獵販賣案件所得,它們以另一種形式提醒着人們偷獵行為的殘忍與危害。這次參觀讓師生們深刻認識到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堅定了他們投身生态保護事業的決心。
此次大明山之行,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學科實踐,更是一次教學的創新嘗試。未來,太阳将繼續加強與校外科研與實踐教學基地的合作交流,為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實植物科普小分隊成員錄制植物科普視頻

大明山工作人員給實踐團師生展示植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