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申請博士學位研究生,通過論文盲審、答辯資格審查、拟進入學位論文答辯環節,名單公告如下:
序号 |
研究生 姓名 |
學生類型 |
年級 |
論文題目 |
1 |
海拉德 |
學術博士 (留學生) |
2017 |
變溫脊椎動物蛙病毒感染:多尺度下生态與進化模式的研究 |
2 |
孫丹 |
學術博士 |
2018 |
兩栖類病原壺菌的遺傳多樣性和生态驅動因子研究 |
3 |
歌傑巴 |
學術博士 (留學生) |
2018 |
舊大陸樹蛙(無尾目:樹蛙科)的進化生态學研究 |
公示期為三個工作日:2023年11月20日~2023年11月22日。
如對上述拟進入學位論文答辯環節名單有異議,請署真實姓名,在公示期内向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學院研究生辦公室反映。群衆如實反映意見受法律保護。
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葉紹明電話:0771-3271178Email:yshaoming@163.com
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副主席:符韻林電話:0771-3270881Email:fylin@126.com
學院研究生辦公室 電話:0771-3271248 Email:tsh0609@163.com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
2023年11月20日
博士學位論文簡況表(公示内容)
學 院 |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 |
學科、專業 (研究方向) |
生态學(疾病生态學) |
研究生姓名 |
Herath HMJ CB海拉德 |
入學日期 |
2017 年09 月 |
指導教師 |
Madhava Meegaskumbura |
論文題目 |
Ranavirus Infections in Ectothermic Vertebrates: A Multi-Scal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atterns 變溫脊椎動物蛙病毒感染:多尺度下生态與進化模式的研究 |
論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結論(≤300字): (1)深入分析蛙病毒譜系和感染模式。(2)結合生态位保守與演化分析全球蛙病毒氣候生态位演化。(3)調查廣西變溫脊椎動物的蛙病毒流行率和遺傳多樣性,分析亞洲蛙病毒的氣候驅動因素。(4)分析病毒感染模式和相關因素,提出建議以防止疾病傳播。研究發現亞洲養殖和野生種群均有感染。亞洲發現蛙病毒-3、産婆蟾蛙、蛙彩虹、大口黑鲈虹彩病毒,表現出較高遺傳多樣性。未來病毒将擴大分布,生物多樣性熱點和兩栖類多樣性豐富的高海拔區易造到蛙病毒病威脅。确定廣西為蛙病毒的熱點地區,檢測出18個物種感染,包括所有變溫脊椎動物綱。發現蛙病毒和壺菌共感染、黑斑蛙病毒和虎紋蛙病毒。為防止病毒傳播,需要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多學科協作。 |
論文的創新點内容: 亞洲發現産婆蟾蛙病毒 (CMTV)、蛙病毒-3 (FV3)、蛙彩虹病毒 (BIV)、大口黑鲈虹彩病毒 (SCRV)。本研究創新性地将生态位保護(NC)與氣候生态位演化(CNE)相結合,為全球蛙病毒氣候生态位演化提供一種新的分析方法。這些綜合分析結果對制定疾病防控政策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首次在廣西地區開展全面性的蛙病毒研究,涉及廣西變溫脊椎動物的所有綱。結果表明,蛙病毒病在廣西普遍存在,确定為廣西的一個疾病熱點。部分野生種群的感染率高達100%,甚至滲透到自然保護區。如果蛙病毒繼續傳播,可能引發重要保護問題。蛙病毒病在蛙類養殖場和寵物市場的流行率很高,這些地點可能是疾病的傳播中心,将疾病傳播給本地野生動物,然而野生種群對蛙病毒可能存在較弱免疫力。疾病在文化設施中的大規模動物死亡事件會給地區造成顯著的經濟損失。 研究發現蛙病毒感染18個物種(14種兩栖動物,3種魚類,1種爬行動物)。這些受感染的變溫脊椎動物包括水生12種和半水生4種,陸栖1種。廣西地區的蛙病毒感染主要由兩種病毒譜系引發,普遍的黑斑蛙病毒和虎紋蛙病毒。研究發現蛙病毒和壺菌共感染。 |
本頁不足可增頁,增頁時
博士學位論文簡況表(公示内容)
學 院 |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 |
學科、專業 (研究方向) |
生态學(病原菌生态學) |
研究生姓名 |
孫丹 |
入學日期 |
2018年09月 |
指導教師 |
Madhava Meegaskumbura |
論文題目 |
兩栖類病原壺菌的遺傳多樣性和生态驅動因子研究 |
論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結論(≤300字): (1)調查蛙壺菌在中國南部廣西地區的分布和遺傳多樣性及感染模式;結果發現7個新單倍型,其中4個與來自韓國的BdASIA-1譜系密切相關。有11個物種檢測出亞洲普遍流行的BdASIA-3譜系。 (2)調查廣西蝾螈壺菌的感染狀況,評估蝾螈壺菌地理分布和生态位空間;結果并未發現蝾螈壺菌病原感染任何個體,然而生态位模型識别出10個調查地點适合蝾螈壺菌的發生,且氣候主導該病原分布。 (3)探讨亞洲兩栖動物皮膚微生物與蛙壺菌的關系;分析結果顯示皮膚細菌和真菌群落與蛙壺菌的存在和感染強度相關。 (4)分析病原壺菌生态位的相關性,以及氣候變化對它們地理分布的影響。生态位重疊分析揭示了兩種病原菌生态位的部分重疊;氣候變化影響它們的擴散和分布格局。 |
論文的創新點内容: 本研究首次在兩栖類壺菌病原的亞洲起源中心之一的廣西地區開展蛙壺菌遺傳多樣性的研究,新發現的壺菌單倍型可能屬于BdASIA-1 和BdASIA-3譜系,其發現為壺菌病原譜系的進化曆史和生态特征提供新見解。本研究也發現1個蛙類物種具有較高的感染流行率 (0.59),并且觀察到1隻感染蛙壺菌的蝾螈呈現出皮膚發紅的臨床症狀。這些發現強調壺菌在特定條件下能夠對亞洲兩栖類宿主産生亞緻死性損傷。另外,本研究首次在廣西壺菌多樣性熱點地區篩查蝾螈壺菌病原的感染情況,并使用生物與非生物因子綜合評估該病原體的生态位空間和地理分布,這些研究結果為理解壺菌病原生态特提供新見解。本研究首次綜合評估并發現蛙壺菌病原與亞洲宿主皮膚細菌和真菌之間的相關關系,其研究結果表明抗真菌的細菌及細菌間的相互作用,在亞洲兩栖類宿主抵抗該病原體的臨床感染中起着重要保護作用。最後本研究首次基于兩種病原壺菌的實際生态位分析它們的氣候生态位特征,并綜合比較分析未來氣候變化情景對這些病原菌潛在适宜生境的不同影響。 |
本頁不足可增頁,增頁時
博士學位論文簡況表(公示内容)
學 院 |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 |
學科、專業 (研究方向) |
生态學(動物生态學) |
研究生姓名 |
Ellepola DRGWB 歌傑巴 |
入學日期 |
2018 年09 月 |
指導教師 |
Madhava Meegaskumbura |
論文題目 |
舊大陸樹蛙(無尾目:樹蛙科)的進化生态學研究 Investigating the evolutionary ecology of old world tree frogs (Anura: Rhacophoridae) |
論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結論(≤300字): 研究主要内容:(1)氣候生态位演化; (2)舊世界樹蛙多樣性和生物地理起源; (3)中國南方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遺傳多樣性; (4)Pseudophilautus屬灌木蛙島嶼輻射的進化相關性。研究發現:(1) 樹蛙從起源中心适應新氣候,擴散到遠的地方避難,尤其陸地繁殖等關鍵進化創新發生或适宜氣候時期的擴散。 (2) 樹蛙起源于東(南)亞,擴散可能與闆塊構造演化、海平面波動、氣候變化相關。 (3)中國南方P.megacephalus基因流有限的種群表現出淺而顯著的遺傳結構,明确了物種的分布障礙,穩定氣候區域和避難所。(4)Pseudophilautus物種界定證實斯裡蘭卡樹蛙的适應性島嶼輻射,同義16 個已描述物種,恢複 14 個潛在新物種。論文拓寬了樹蛙進化、多樣化模式、生物地理學、氣候相關性、種群遺傳學、物種邊界和生态形态進化的相關知識。 |
論文的創新點内容: 1. 本研究通過分析其進化生活史揭示了樹蛙科動物氣候生态位的變化,首次推導了樹蛙科氣候生态位演化與繁殖方式演化的相關性。首次在單一的研究中嘗試了解氣候生态位演化與樹蛙科生态位保守性之間的相互作用。(第2章) 2. 本研究首次提供了一份最新的包括422個現存種的樹蛙科動物系統發育的完整資料,還對遺傳數據缺失或不可用的物種進行總結和分類。描述了樹蛙科的物種豐富度、系統發育多樣性,确定了樹蛙科的避難所和物種泵區。(第2章) 3. 首次使用多模型實證方法和時間分層生物地理學方法來檢驗樹蛙科生物地理起源和物種多樣化假設,該模型将闆塊構造、化石證據、物種形成和滅絕速度結合起來,以解釋樹蛙科的生物地理起源。(第3章) 4. 本研究首次使用基于RAD測序的SNP獲取種群水平數據描繪其進化關系。證實了中國幾個遺傳上不同的斑腿泛樹蛙,确定了它們的起源點、種群結構、遺傳混合區、曆史人口統計、潛在的分布障礙和物種穩定的氣候區。(第4章) 5. 本研究結合最新的形态學、分子和發生數據,記錄了Pseudophilautus存在的5種形态,同時首次讨論了氣候在樹蛙形态的形成過程中的作用。首次引入了分子物種劃分框架,并提出了描述樹蛙新種時的物種邊界條形碼基準。(第5章) |
本頁不足可增頁,增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