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神奇的鳢腸
鳢腸Eclipta prostrata (L.) L.
菊科 Asteraceae 鳢腸屬 Eclipta
俗名:涼粉草、墨汁草、墨旱蓮、旱蓮草、野萬紅、黑墨草
在稻田邊、溝渠旁,一簇簇鳢腸頑強生長。這種菊科植物以其獨特的形态特征和強大的适應能力,成為濕地生态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其名稱“鳢腸”源于其莖部折斷後流出的黑色汁液,猶如烏鳢魚的腸子,這一生動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它的獨特特征。
鳢腸的形态特征體現了對濕地環境的完美适應。莖直立,高15-60厘米,常呈暗褐色,這種顔色可能有助于吸收更多熱量。莖部被伏生的糙毛,這種結構既能減少水分蒸發,又能防止被小型動物啃食。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邊緣具細鋸齒,這種形态既能有效進行光合作用,又能适應多變的水分條件。
最引人注目的是鳢腸的頭狀花序。花序單生于莖端或葉腋,直徑6-8毫米,外圍為雌花,中央為兩性花。這種特殊的繁殖結構确保了高效的傳粉和結實。果實為瘦果,暗褐色,表面具瘤狀突起,這種結構有利于種子的傳播和附着。
鳢腸的生存智慧還體現在其強大的适應能力上。它既能生長在濕潤的稻田中,也能在幹旱的路邊存活。這種廣泛的生态适應性使其成為濕地生态系統中的重要物種,為多種昆蟲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鳢腸花悄然盛開

瘦果表面具瘤狀突起
文字(羅應華 )攝影(羅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