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木

  •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植物科普 >> 生活型 >> 喬木 >> 正文
  • 植物科普-巨尾桉

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 × urophylla

桃金娘科 Myrtaceae 桉屬 Eucalyptus

俗名:速生桉

巨尾桉,桃金娘科桉屬的一種速生喬木。其樹幹高大通直,通常可長至30米以上,樹皮呈灰綠色,較為光滑。嫩枝上有棱。葉片寬大,呈披針形,長度在15 - 30厘米左右,寬度約3 - 7厘米,質地堅韌,表面深綠色,有明顯的油腺點,側脈清晰,與主脈呈銳角展開。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朵密集,花色多為白色。蒴果較小,呈杯狀,果瓣4,有時為3,隐藏于萼管内。

巨尾桉是由巨桉和尾葉桉雜交培育而成,原産于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地區。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始引入巨尾桉。最初,在廣西、廣東等南方省份進行試種。由于其生長速度極快,相較于本土樹種,能在更短時間内達到可采伐的标準,同時木材質量優良,适合用于造紙、人造闆等行業,很快得到林業部門的關注與推廣。經過多年的培育和适應,巨尾桉逐漸在福建、海南等地也廣泛種植。它的成功引種,不僅滿足了我國對木材資源的需求,推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廣西林業産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速生桉的種植

然而,速生桉種植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工經營措施的左右。在水分利用方面,不合理的人工經營,如過度密植去除地表植被增加速生桉林的水分消耗,進而導緻土壤水分含量顯著下降。

土壤肥力方面,長期連作這一常見的不合理人工經營方式,對土壤肥力影響嚴重。速生桉生長迅速,對養分需求大,連年在同一地塊種植,土壤中的氮、磷、鉀等元素被大量消耗,又得不到及時補充與合理循環,導緻土壤肥力不斷下降。

生物多樣性方面,大面積營造單一的速生桉純林,是不合理人工經營的典型表現。這種方式完全改變了原有生态系統結構,單一的樹種無法為衆多其他植物和動物提供多樣化的栖息與食物來源,導緻生物多樣性大幅降低。許多本土物種因生存空間被擠壓而數量減少甚至消失。

速生桉種植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确實存在一些環境風險。我們需要科學規劃、采取合理的人工經營措施,如控制種植密度、采用科學施肥和輪作方式、營造混交林等在發揮其經濟價值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高大的巨尾桉,由于生長迅速,樹皮剝落頻繁

巨尾桉(花期)


文字(羅應華)攝影(林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