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rium (Nutt.) Croom
柏科 Cupressaceae落羽杉屬 Taxodium
俗名:沼落羽松、池柏、沼杉
喬木,原産美國東南部,耐水濕,生于沼澤地區及水濕地上。樹幹基部膨大,通常有屈膝狀的呼吸根(低濕地生長尤為顯著);樹皮褐色,縱裂,成長條片脫落;枝條向上伸展,樹冠較窄,呈尖塔形;當年生小枝綠色,細長,通常微向下彎垂,二年生小枝呈褐紅色。葉鑽形,微内曲,在枝上螺旋狀伸展,上部微向外伸展或近直展,下部通常貼近小枝,基部下延。球果圓球形或矩圓狀球形,有短梗,向下斜垂。
池杉樹形外觀
池杉是園林景觀中的 “寵兒”,有着不可估量的種植意義。從景觀美化角度而言,它獨特的樹形是園林中的視覺亮點。春夏之際,滿樹細長如羽的綠葉郁郁蔥蔥,帶來蓬勃生機;秋冬時,葉片轉為古銅色甚至紅褐色,與周圍綠植形成鮮明對比,勾勒出如詩如畫的色彩層次,讓園林在四季更疊中展現不同風貌,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
池杉枝葉及小孢子葉球外觀
同時,作為濕地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池杉為衆多鳥類、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場所,對維護生物多樣性意義重大。池杉以其獨特魅力,在自然與人類生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池杉原産于北美東南部沼澤地區,中國于20世紀初開始引種。1917 年,池杉首先被引種到南京,1921年又引種到江蘇南通市和河南雞公山林場。到了30年代,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廬山植物園等地均有栽培。70年代,池杉在湖北、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安徽等省作為平原湖區主要栽培樹種得到迅速發展,廣西、河南、四川、山東等省(區)也擴大了種植範圍。
文字(羅應華 秦豔)攝影(林建勇)